邮箱: @ 密码:
>> 社员风采 >> 两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已有
冯守华
发布日期:2017-11-29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冯守华(1956年3月14日—),出生于吉林磐石。无机化学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冯守华出生在吉林省磐石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高中刚毕业的他便随着上山下乡的知青队伍住进了农村集体户。乡下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3年的生产劳动使他饱尝了下乡的苦辣酸甜。然而,这些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正是这段充满艰辛和汗水的蹉跎岁月培养了他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性格,磨砺了他艰苦创业、勇于实践的品质。也正是因为这段生活经历,使他对脚下的这片养育他的黑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并决心为之耕耘奋斗,改变她贫穷落后的面貌。

1975年秋,冯守华被推荐上了吉林大学。1978年本科毕业后,他开始攻读研究生,师从无机化学家徐如人院士。这其间,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开发出全新的3个系列20余种微孔晶体化合物,突破了传统微孔晶体的四面体化学概念,实现了骨架原子组成多元化以及微孔骨架基本结构单元多样化。他将这些新的微孔晶体化合物以中国的英文字头C命名,在国际上为国家赢得了荣誉。这些研究成果使他荣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奖励研究基金、1987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以及1991年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89—1992年,冯守华在美国新泽西州立(Rutgers)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美期间,他成功开发出特种混合四-六配位结构微孔快离子导体与化学传感材料。开发的复合传感材料具有理想的化学传感性能,在高温下对水蒸汽和氧气的敏感性能符合理论能斯特方程。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两项美国发明专利,在美国材料化学杂志上连续发表5篇论文。

1992年春,冯守华举家回国,到吉林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工作中,他求真务实,励精图治,为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是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冯守华认为,中国目前最需要建设一批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他协助徐如人院士筹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了艰苦的初创期,无机水热合成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993年10月正式成立,冯守华任实验室副主任。2001年5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准该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守华任首届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冯守华在实验室管理建设上,提倡“埋头苦干,不图虚名;奉献科学,端正学风;相互配合,形成团队;不断积累,锐意创新”的32字方针。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团结和带动一批年轻有为的专家学者共同创业。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形成了和谐民主的工作环境、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宽严相济的研究氛围,不断巩固了实验室的研究基础和学术地位,进而扩大了实验室的对外影响,促进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的产生。他注重建设凝聚、吸引、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的环境,广泛吸引高水平人才加盟,建成吉林大学第一支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该实验室2005年获得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体金牛奖”,冯守华获得“个人金牛奖”。

冯守华长期从事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和系统的研究成果。他主持完成包括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863”以及“211”、“985”工程建设项目在内的十几项重要科研课题。

在科研实践中,冯守华认识到,虽然中国的科研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但在基础研究方面源始创新水平与能力距科技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冯守华带领研究小组在1996年开始启动原创性课题。他研究的重点是有关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三重价态现象等。含三重混合价态金属锰的钙钛矿单晶材料是该研究组自主开发的,研究成果在2005年获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这项研究对于发展我国在信息处理和光电转换等方面的自主核心材料至关重要。

经过共同努力,冯守华及其科研小组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新型微孔晶体的研究”,“醇体系新型无机物的合成与反应规律研究”分别获1992、1994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新型微孔晶体的合成与新合成路线的开发”获199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水热合成化学”获200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1年,吉林大学院系整合,冯守华担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首任院长。他正确把握学院发展方向,先后提出并开展了首届长春化学周、化学学院“2006管理年”、“2007文明年”以及“2008创新年”的活动,扩大了学院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在冯守华担任院长的8年间,化学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教学方面,学院在历次国家级教学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连续3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人才培养基地,涌现出多名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在科研方面,研究成果显著,科研经费不断创新高,在科研项目、经费和科研论文方面成为吉林大学的排头兵。特别突出的是化学学院的研究成果在2005年、2006年和2008年3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了应用有机化学、表面与界面化学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化学学科在原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又新增一个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整体布局合理,已成为基础设施齐备,学科基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勇于创新,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和中心。

作为一名教师,冯守华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他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1992年他回国后的第3天就走上讲台为研究生讲授科技前沿课程,急于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教育理念传给学生们。面对英语在科技语言上的客观要求,他首先尝试用英语授课并收到良好效果。十几年来,他所承担的教学课程从未间断。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他获得2000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2001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特等奖。他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在注重育智的同时,更注重育德。因此在广大学生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带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工作中来,极大地促进了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

主要论著

1 Shouhua Feng,Ruren Xu,New Materials in Hydrothermal Synthesis,AccChem Res,2001,34(3):239~247

2Shouhua Feng,Hongming Yuan,Zhan Shi,Yan Chen,Yongwei Wang,Keke Huang,Changmin Hou,Jixue Li,Guangsheng Pang,Ying Hou,Three Oxidation States and Atomic-scale p-n Junctions in Manganese Perovskite Oxide from Hydrothermal Systems,JMaterScience,2008,43(7):2131~2137

3Wenjun Dong,Shouhua Feng,Zhan Shi,Liansheng Li,Yuehua Xu,A Well-Confined Redox Route to Silver Nano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MoO3, ChemMater,2003,15(10):1941~1943

4Zhan Shi,Shouhua Feng,Lirong Zhang,Shan Gao,Guoyu Yang,Jia Hua,Inorganic- 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Constructed from [(VO2)(HPO4)] Helical Chains and [M(4,4’-bipy)2]2+ (M=Co,Ni) Fragments,AngewChemIntEd,2000,39(13): 2325~2327

5Hui Zhao,Shouhua Feng,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Oxygen Ionic Conductivity of Co-doped Nanocrystalline Ce1-xMBi04O26-x,M=Ca,Sr,Ba, ChemMater,1999,11(4):958~964

6Guangsheng Pang,Shouhua Feng,Yongchun Tang,Chiheng Tan,Ruren Xu,Hydrothermal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 Ionic Conductivity of Vanadium-Stabilized Bi17V3O33 with Fluorite-Related Superlattice Structure,ChemMater,1998,10(9):2446~2449

7Guangshe Li,Shouhua Feng,Liping Li,Xirong Li,Weijie Jin,Mild Hydrothermal Syntheses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Hydrogarnets,Sr3M2(OH)12,M=Cr,Fe,and Al,ChemMater1997,9(12):2894~2901

8Chunyan Zhao,Shouhua Feng,Zhicheng Chao,Chunshan Shi,Ruren Xu,Jiazhuan Ni,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the Complex Fluorides LiBaF3 and KMgF3 with Perovskite Structures under Mild Conditions,ChemCommun,1996,1641~1642

9Shouhua Feng,Martha Greenblatt,Galvanic Type Humidity Sensor with Protonic NASICON-Based Material Operative at High Temperature,ChemMater1992,4(6): 1257~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