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 密码:
>> 新闻集萃 >> 社内要闻
第四批九三楷模之九
程和平:顶天立地的科研创业者
发布日期:2017-12-22 来源:九三学社北京市委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

【人物档案】程和平,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中科院院士。他1998年在北京大学组建细胞钙信号研究室,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担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钙信号研究室主任。2007年,他担任科技部973项目"心脏的重大基础和疾病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2013年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九三楷模”。

作为科技创业者,就是要像王选那样,做“顶天立地”的事,这样才能在世界舞台上说:“这些技术是中国发明的!”程和平,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他辞去了在美国高级研究员的终身职位,回到了母校北京大学,从此深耕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

“回国是出自内心情感的决定”

回国以后,埋头科研和教学的程和平,获得过多项荣誉和称号:中国高被引学者、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长江学者、中科院院士等。而这些对于程和平来说,远不如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快速扫描式光片成像技术”、“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等技术更有获得感。

“回国并不是理智的决定,而是出自内心情感的决定。”这是程和平回国后面对外界的不解和询问最常用的回答。作为北大1980年代的第一批双学士,程和平硕士毕业后先是留任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随后赴美留学。1993年,在马里兰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程和平发现了“钙火花”,从此在生物学界一举成名。由于卓越的学术造诣,程和平被授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高级研究员的终身职位,“有地位,住着很大的房子,年薪过百万。”然而,当接到通知说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完备后,在使命感和报国情怀的召使下,他毅然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回到北大之后,北大分子医学所的工作却并不如预想的那样顺利,在各项事业遭遇最严重困难时,程和平美国原上司在电子邮件里对他表示,只要他回去,就立即恢复他的终身职位。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程和平态度坚决地这样回复:“我不能把船开到一半就扔下不管了。”

终于,在老中青三代人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逐渐成长成为了理念先进、具有强大优势和潜力的转化医学平台,研究所的学术论著和科研项目获得了国际国内的认可。”我在中国做的科研并不比在美国差。”不久之后,程和平在邮件中告慰自己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导师。

数学力学、生物学、无线电电子学,多学科的交叉和贯通,奠定了程和平扎实的学术基础。但程和平认为,科研成果不转化成生产力,不服务社会,这是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在中国当下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程和平带领着多位具有生物医学、电学、光学和通讯等学术背景的年轻专家学者团队走向了充满未知与艰辛的创业道路。

当许多人还在为在国外工作生活而绞尽脑汁时,程和平选择归国做科研;当许多人还在追逐名誉、财富、地位时,作为中科院院士程和平又做出了创业的决定。“责任感!”这是程和平在解释归国原因和创业初衷时,使用频次最多的词汇。程和平认为,院士走出实验室面向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大环境,科研团队以创业型公司的身份融入市场,其行为目的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度一致。

生物医学成像正经历着向多模态、跨尺度发展的革命性变化,目前所用的无侵入式脑成像办法时空分辨率很低,程和平的研发团队研发的“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技术则填补了这个空白,团队成员被邀请在意大利,美国,新加坡等多个行业大会上做报告,得到了包括2014年诺奖得主在内的国内外同行认可。核心技术的不可替代性、自主研发的关键器件、高端的设备、具有国际性的竞争能力是程和平看好创业前景的自信。未来,他们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在体成像系统和仪器将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为临床研究和监测提供更先进精准的设备。

院士走出实验室,科研面向市场

“创新驱动国家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提出,让科研工作者们再次坚定了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信心,对于程和平更是极大的鼓舞。“国家的这些政策导向,和我们2003年筹建北大分子医学所的很多方案和理念都是不谋而合的。”程和平介绍说:““基础-临床-技术转化一体化”,“从分子到人,从人到分子,正向反向一条龙”,“学科交叉、整合创新”,这些设计思想当初都是被我们写在建所文件中的,将科研产业和国计民生捆绑在一起,这种观念如今依然适用以及贯彻在我们的创业团队基因中。”

谈及团队当前的研发领域和成果,程和平的定义是高端的、原创的、有引领性的、前瞻性的,未来将会对科研,对医学,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和平特别提到了原创性,他认为,作为创业团队就是要依靠原创和核心技术来获益,而不是继承老旧和拷贝前人。程和平说:“作为北大,作为我们的创业团队,就是要像王选那样,做“顶天立地”的事,这样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说“这些技术是中国发明的!”

然而,科研成果转化绝非只是一个口号。程和平认为目前国内很多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创业意识还不够强,知识产权的专业化和技术专利的保护工作等还都需要国家政策和社会资源的辅助,科研层面从“想法”到“成果”还存在着断链现象。在程和平团队创业研发的过程中,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中科创星两家资本进行了扶持,其中具有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背景的中科创星得到了程和平的充分认可。““科研院所+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中科创星这种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模式正是我们所渴望的。资本和科技的融合,民间资本和院所经验的助力,不仅解决了“口粮”问题和方向问题,而且撬动了更多资源的注入,解除了团队研发的后顾之忧。”程和平评价说:“这样的合作,对整个社会都是有价值的。”

“我只想专心做好这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并把这作为我们的理想和事业,把平台和经验留给后来者。”创业艰辛,程和平欣慰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同时也得益于北大、北航、成电等高校每年给团队输送的优秀人才。程和平一贯支持团队中的年轻人去继续创业,带着技术去创业,他说:“我们一定要首先认同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然后埋头苦练真本事,踏踏实实把眼前的事业做好了,经济上的回报也就会自然显现。”同时,程和平也希望自己的尝试和探路,能让更多的专家院士和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大胆迈出这一步,走出围墙和实验室的藩篱,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社会生产力。

与国外百万年薪的待遇相比,归国的选择让程和平损失不小。但程和平说:“做科研国内虽然会比国外辛苦,但是作为中国人奋斗看到了希望。”他认为,我国科研发展底子较为薄弱,但是国内科研环境后发优势强,上升快,总体发展非常快。随着国家千人计划等系列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的推进,以及国家持续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国内的科研环境将会越来越好。随着科研成果转化,将科学家与企业家、国家资本、政府等组成链条,能与国家的管理层行政部门联动,把成果变成生产力,这是件好事。他说:“我们一定要首先认同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然后埋头苦练真本事,踏踏实实把眼前的事业做好了。